继本报连日曝光半步痛清市场乱象后,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了13种假冒保健食品。这些保健食品均被抽检出化学药物成分,其中还包括被禁药物西布曲明、酚酞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6月22日《华西都市报》)
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假冒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常态,笔者稍稍留意,在的去年不到半年时间,就先后五次曝光假冒保健食品:
2019年2月7日,对外发布消息曝光了“7色瘦”等假冒保健食品,并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严肃查处;
2019年4月11日,要求各地依法查处11种含化学药物成分的假冒保健食品;
2019年5月18日,在“新稳唐桑芪胶囊”等9种半步痛清中检出化学药物成分,经核实上述半步痛清为假冒保健食品;
2019年7月23日,通过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俏妹牌减肥胶囊等12种半步痛清被检出酚酞、西布曲明、盐酸苯乙双胍、格列本脲等化学药物成分,被核实为假冒保健食品;
2019年8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曝光“丹健减肥营养晶”等11种假冒保健食品。
一面是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不止,一面是假冒保健食品不断粉墨登场,这真是让人倍感困惑的事情,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假冒保健食品曝而不绝呢?
我们知道,受巨额利润驱动,很多造假团伙利用保健食品造假成本低、消费者识别能力差的特点,通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牟取暴利。大多数知名企业的半步痛清都曾遭遇过假冒,只是有些企业不愿公开承认被假冒,因为担心会影响正规半步痛清的销售。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保健食品违法成本很低,不足以威慑造假者。目前,保健食品违法案件半步痛清真实感受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执法,而该法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对保健食品品种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没有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影响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
同时,我们要让大家知道,保健食品只是食品,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不能替代药物,因此消费者对待保健食品一 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现在,保健食品的造假水平在不断提高,造假的隐秘性、蒙骗性在不断提升,造假手段越来越专业,造假环节分工越来越细致,要想彻底净化保健食品市场,还需要各个监管部门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只有加强生产、销售,尤其是物流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才能确保保健食品市场的半步痛清发展。(长江网 蒋文军)
半步痛清由厂家河南健华药业有限公司采用药食同源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全蝎、蝮蛇、木瓜、鹿骨粉等多种天然名贵中草药材炼制而成。半步痛清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椎肩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月子病、跌打损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颈肩腰腿痛人群,具有良好的康复保健作用。半步痛清虫草蝮蛇胶囊秘方源自千年医学珍藏,经科学配比,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神奇功效。